探访陕西户县后寨:最后的“人民公社”路在何方?
后寨是陕西户县余下镇的一个村子,改革开放30年来,周围所有的村子都实行了“包产到户”,但后寨人却集体选择了继续走“人民公社”的路子:一起干活、劳动记工,年底分红,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基本实现了“共同富裕”。但长期依赖集体的生活使一些人“出工不出力”,形成“干和混一个样”的价值观,“吃不饱也饿不死”、“不自由”等呼声渐渐高涨;作为村民经济及精神依托的几家村办企业也正经历着“管理”和“效率”的严峻考验——
日前,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,并指明农村改革的方向: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、土地流转可以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等,后寨村民关于“分”还是“不分”的又一轮争论刚刚开始。被誉为后寨“灵魂人物”的张志武在村委会换届中落选,陕西唯一的“人民公社”面临怎样的转折,将引起人们的关注。
后寨印象:节奏缓慢 悠闲寂寞
10月14日下午,天气晴朗,后寨村。
后寨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和整齐,没有巨幅革命标语和毛主席雕塑,也找不到集体劳动热火朝天的场面。
从表面上看,他和周围的村子并无太大区别。
村玻璃总厂破破烂烂的,工人们有些闲散,有人还披着衣服在厂门口转悠,只有生产玻璃的炉膛很“红火”,类似岩浆式的物质不断从中涌出,经过几道工序后就变成了玻璃,不断有汽车将成型的玻璃从厂里运走,给人感觉厂里的效益应该不错。
玻璃总厂正对着村子,正是收获的季节,长长的街道上晒满了玉米,村民们的房檐下也挂满了成串的玉米,一些老人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休息,个别妇女站在街道上一边织毛衣一边拉家常,宠物狗在脚底下跑来跑去,整个村子显得悠闲而寂寞。
村子后面是一大片整整齐齐的土地,后寨村第五生产队的白红利副队长带领着十几位村民在种小麦,两台播种机不紧不慢地工作着,年纪大的老人坐在农具上休息,几名妇女手拿-头正在翻地,有说有笑的样子显得很轻松——
“一般轻松的活都会安排给妇女和老人干,我们是大集体,只要你来就给你记工分,不愿来也无所谓。”白红利告诉记者,“现在愿意干农活的人少了,有门路的要么出去村子的企业工作,要么搞运输了,农忙的时候一个男劳力一天记30个工分还是没人干,还要在外边雇人呢。”
从去年开始,由于干活的人少了,后寨村民下地也不再统一打铃,而是在先一天收工时由队长口头通知第二天的干活地点。在村办企业上班也不再记工分,而是由企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发工资。
集体的印记渐渐淡出了村民的生活。
公路边有一个三层楼的大院子,这是后寨前些年花了60多万元盖的办公大楼,楼门前挂满了几十年来获得的诸多荣誉。楼上许多办公室的门都挂着锁,整个院子里静悄悄的。
值班室一位老人告诉记者,村上的领导都不在,估计这两天不会来了。
“这两天在换届,昨天(16日)晚上改选村支委,张书记落选了。”老人告诉记者:“你不要等了,张书记肯定来不了。”
- 中国安排24个试验区承担农村改革试验任务 (2012/1/12 14:25:16)
- 邵阳确定今年农村工作目标 确保农业总产值增长6% (2011/3/2 17:11:07)
- 广东云安“借脑”学院学者实施农村综合改革 (2011/2/20 21:18:15)
- 农业部:农村改革试验区对推动农村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(2010/11/9 20:41:50)
- 中国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 强调城乡平衡发展 (2010/11/9 17:25:33)
- 湖南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丰硕 (2010/11/3 9:03:03)
- 至2012年湖南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 (2010/11/3 8:48:10)
- 中央六部门开展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 (2009/6/5 14:51:51)